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在20 世纪这样一个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世界科技进步的成果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正步人21 世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正在快速地改变着工业经济的形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科技,其基础是教育,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资产的主要形态是知识,如果知识没有产权,它的价值就得不到保证,由此,知识产权化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特点。
面对知识经济给人们带来的挑战,中国全面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1999 年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策。作为我国科研工作重要方面军的高等院校,拥有约60 万人的科研队伍,人才济济,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有些学校每年的科研经费即达几千万乃至上亿元,科技成果累累。我们要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国际斗争中取得主动,要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不断增加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高等院校的科技发展举足轻重,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已逐渐为人所识,深人人心,高等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高等院校的专利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要尽快地、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高等院校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使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就要建立一种保障制度,为技术创新创造一种长期稳定的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专利工作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高等院校的专利工作是高校科技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利的重要性只有被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了解并被掌握和运用后,才能进一步确立和体现出专利工作的重要地位,才能变成推动科技发展的巨大动力。专利工作应始终贯穿于学校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在指导、服务、管理工作中,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法律政策环境十分重要。
一、科技项目立题阶段的专利工作在科技项目立题时,就应该充分利用专利知识和专利信息来提高研究开发的起点和水平。
技术创新资源包括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资金、人力和设备,我国的科技投人有限,科技资源贫乏,更需要合理利用、有效配置,使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不知道或不重视利用专利信息,在低水平上重复进行研究工作,严重制约了科技的发展,影响了科技的产出效果。花巨资研制开发产品,在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制成功后,才发现国外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就已经有相同专利产品,类似的事例屡见不鲜,这是科技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盲目的重复研究不仅使科研成果得不到法律承认,而且还容易引起侵权纠纷。
在研究开发工作开始之前,就应充分运用专利信息,先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做到知己知彼,在最新最高的起点上确立研究课题,避免重复研究开发和有限科技资源的浪费。专利信息的传播为使科研项目少走弯路提供了条件。各国实践表明,在研究开发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运用专利文献,能节约大量的科研开发经费和科研开发时间,合理利用了资源。世界上每年发明成果的90 %一95 %都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查到。科技人员可以从中了解世界科技的最新水平、进展及发展方向,从而能够站在最高的起点上开始创新。了解同类技术的专利情况,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借鉴。我国高等院校利用专利信息这项工作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得到一定的重视,逐渐开展起来。
二、科技开发项目攻关过程中的专利工作
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的整个过程同样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研究开发一个高新项目往往要历时一年两年甚至几年漫长的时间,在这研究的过程中,也许各国都在各自进行同一课题的攻关,即使国内也完全可能同时有人在进行同一项目的研究工作。因此,追踪利用专利信息,及时确定或调整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案,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技术创新的激烈竞争中,谁能早日攻关,早日取得专利权,谁就取得了主动权。一旦发现已有同类项目在先完成,在先申请专利获得专利权,就要果断及时调整科研开发的方向和策略,或是在别人的高起点上再作进一步的研究,或及时改变攻关方向,避免科技资源的浪费,避免侵权纠纷的发生。
科研开发与专利技术预测分析、追踪分析相结合十分必要。这些工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外有关技术的发展水平、动向和发展趋势,通过定量及定性分析,从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寻找技术突破口,从而使我们能以最少的投人得到最佳的效果。
三、科技成果取得后的专利工作
在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取得研究成果之时,专利工作必须紧紧跟上。除了某些更适用于作为技术秘密来保护的技术成果之外,符合申请专利条件的都应该及时的申请专利,以求取得法律的保护。有了专利权,就可以得到法律保障获得发明创造者排他独占权。专利权人可以占领市场,从而有望得到市场丰厚的回报。这是专利制度对发明创造的激励作用,由此才能激发起人们的发明创造的热情,调动起人们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走向良性循环。至于研究工作进行到什么程度该申请专利,如何申请专利,如何确定所要取得的最合理最有效的权利要求范围等等一系列问题,应由专利工作人员向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
四、科技成果转让中的专利工作
专利制度为推动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内在动力机制和外部法律政策环境。按照专利法的规定,发明人可以从专利实施收益中获得报酬,一项发明的市场效益越好,其发明人获得的报酬也越高,这既使发明创造的前期投人得到回收,也为新的发明创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促使科研人员更加关心市场的需求,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将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既是高等院校面向经济建设、为社会服务的需要,也是学校科技投人的回收和补偿。科技成果除了自己实施之外,更多的是进行技术转让或专利许可,使之更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经济建设服务,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签订专利技术许可合同中许多有关法律问题,有关权利与义务的限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注重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是十分必要的。高等院校有许多项目是委托开发项目,在学校科研资金缺乏的条件下,我们的科技人员往往比较迁就提供研究资金的委托方,而不懂得维护自身应得的权利。委托方支付的研究开发经费,一般只是成本费,有的甚至连成本费都不够。在成果取得之后,委托方可以获取该项成果的使用权作为回报。若要在合法的前提下垄断该项成果,还应支付一部分开发研究人员本应得到的利润损失数额,合同委托费就应该为成本加利润补偿费。无论是在签订委托开发合同还是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时,如何界定专利权的拥有者,如何有效保护专利权人及研究开发人员的权益,同样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五、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专利工作
高新技术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当代科技革命的最新成就,因而可能成为一种高度化的生产力,但它仅仅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及途径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目前我国每年3 万多项成果中只有20 %左右得到转化并形成批量生产,仅约有5 %的科技成果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863 计划实施至1997年,鉴定的1500 余项成果中得以转化并形成产业的只有5-7 % ,而目前发达国家高科技产业化率已达74 -85 %的水平。我国高科技成果不仅转化率很低,发展速度慢,而且即使已经转化成功的高科技产业,其覆盖面也很小,效益并不显著。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和健全高科技产业化转化机制,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促进高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高科技产业。
高科技产业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融为一体,缩短了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周期,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将技术改进、技术复合和技术创造直接建立在传统产业基础上,使其成果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因而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高科技产业是以高科技为依托的现代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人、高收益的特点。高科技产业源于科技的转化,其投资风险来源于由产品的创新性而带来的商业风险,来源于高度探索性而带来的技术风险,来源于管理的复杂性带来的经营管理风险。高科技产业的高素质科技人力成本,高效率的市场营销体系以及抵抗风险的资本需求量,均决定了高科技产业的高投人特性。同时高科技产业化可以因高科技本身具有的高附加值和高创新性,因高风险带来的高回报,因垄断而带来的超额垄断利润,因政府信贷担保、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带来的额外利润等而具有高收益的特点。从事高科技生产经营的高科技企业一旦获得成功,其收益远远高于一般企业。
高科技产业是标志着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知识密集型的先导性产业,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为高科技产业化提供法律保障,需要强化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需要从法律制度上切实保障投资者、债权人等主体的经济利益。在高科技产业化进程中,不断有在实践中改进的新的生产工艺、新的生产设备、新的产品结构等发明创造需要申请专利取得法律保护,在生产经营、技术合作中的专利权益转移、再划分以及各种侵权纠纷的处理,均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服务。专利工作在这一环节中的覆盖面更为广阔,其作用尤为显得重要。
综上所述,专利工作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自始至终都是必不可少的。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进程,就应该注重加强专利意识,将专利工作贯穿于整个科研工作的始终。